创新教育方可造就创新人才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09-02-1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造就创新型教师是当前教师教育工作的核心任务。创新型教师是创新型人才的一种特殊类型,在整个国家的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中,创新型教师的培养具有前瞻性、基础性和战略性的意义。一方面,创新型教师和其他专业的创新型人才一样,需要具备创造性的思维品质、人格特征、价值取向和价值理想,是以创新精神来从事教育实践工作的人。另一方面,创新型教师又是培养其他类型创新型人才的专业工作者,需要认识和掌握创新型人才成长的规律,明了和应对创新型人才成长过程中所碰到的各种困难、阻碍和挑战,科学而有序地选择提高青少年创造性素质的模式与方法。

  (北京师范大学校长 钟秉林)

  营造和谐的环境

  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是营造和谐的环境。学术创新是一种极其高尚的理性和精神追求,是探索性、创造性的智力劳动。创新方向要与时俱进,创新人才要有大师、名师,创新成果要有重大影响,创新平台要有交叉融合。建设和谐环境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和谐环境包括:包容的学术研究环境,鼓励创新的政策环境,和谐共进的人际环境。建设和谐环境,就是要坚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在差异中求和谐,在多样中求统一。培育一个民主自由、宽容开放、公平诚信、充满活力,创新主体与创新环境之间和谐相处的系统。

  “当我们处于少数人群的时候,接受考验的是勇气;但我们处于多数人群的时候,接受考验的是包容。”这是美国宗教领袖斯克曼的名言。我们这个社会最为缺乏的是对于人与人之间差异性的认同,对于少数人思想与行为的包容。这种有缺憾的文化环境影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建设和谐环境的核心是包容。包容是一种社会文明,是一种政策环境,是对多元权利的尊重和容忍,是对手中权力的自我约束。包容是处世的原则、交往的智慧、修养的境界。包容是对人要大度、宽容,为人要厚重、厚道,心胸开阔,襟怀坦白,有容人、容事、容言的气度。包容的学术环境要求:包容不同学派,包容失误与失败,包容后辈冒尖,包容人才的个性。

  (山东省委高校工委副书记 田建国)

  实施个性化教育

  人生来具有好奇心和创造力,教育的责任就是通过传授知识,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好奇心,同时通过亲身实践,激发学生不断涌现创造力。然而,每个人在智力、生理、情感、社会背景等方面都存在差异,特别是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学生群体多样化,不同学生个体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学习需求的差异性日显突出。同时,随着科学技术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多样化。因此,必须树立多元人才观,改变过去那种统一教学计划、统一教材、统一学制、统一管理的整齐划一的人才培养模式,采取灵活多样的培养方式,实施个性化教育

  个性化教育,是指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因材施教。个性是创新思维产生的基础,是创造力的核心。没有个性,就没有创造性,只有个性得到发展,才能形成创新。因此,要树立个性化教育思想,注重个性与个体潜能上的挖掘和培养,使每个学生都能实现其独特的价值。发展个性,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标志,坚持以学生为本和个性化的培养原则,是培养创新人才行之有效的重要途径。

  (上海理工大学校长 许晓鸣)

  首先进行情商教育

  情商与知识、能力之间具有高度的相关性。情商教育可以开启学生的聪明才智,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创新能力不仅仅表现在智力方面的创造发明能力,它更是一种追求创新的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并积极探索的心理取向,是一种人格特征和综合素质的表现。只有将心理情感、人文道德等思想素质与科学精神、科学道德等科学素养融为一体,才能达到创新教育的目的。创新教育的实质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及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它以人为本,更加注重人的主体精神。不难看出,这些创新理念均与人的情商密切相关。因此,培养创新人才需要首先进行情商教育

  进行情商教育,可以通过课堂教学有目的、有意识地营造情商教育的氛围,进行情商熏陶。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建立一种和谐、平等、相互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在融洽的氛围中,利用情感渗透的教学模式进行知识的传授。也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和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健康的心理品质。通过心理健康咨询,解决学生存在的各种心理问题,也是情商教育的一种重要方式。

  (安徽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 张胜义)

  我有提议

  支持创新型学校的发展

  培养创新型人才,必须打破唯分数论的教育体制,以注重特色和个性基础上的全面发展来评价每个学校的办学质量,鼓励和支持创新型学校的发展。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要有创新型学校为依托,很难想象一个没有创新的学校能培养出创新型人才。创新型学校要有创新型校长、创新型教师,以及创新型教育者、创新型管理者、创新型服务者。

  (山西太原 刘明伟)

  实践教学环节尤为重要

  大学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现代科学技术的基本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课时安排上要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开展实践活动和自主学习,例如,对于综合能力的培养,将课内和课外相结合,让学生锻炼自身的组织协调能力和交往能力,在教学内容上改变较为陈旧的内容,把最新的学科进展介绍给学生。实践环节的教学尤为重要,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环节。

  (西安交通大学党委书记 王建华)

  建立师生密切联系的机制

  旨在提高本科生创新能力的改革举措要顺利推行,取得好的效果,需要建立一个师生密切联系的机制,本科生导师制就是其中一种科学的模式。在实施本科生导师制过程中,应该让本科生参与导师的科研活动,因材施教,为学生量身定制相应的研究计划,形成以研究生为主、本科生为辅的科研梯队。培养本科生的创新能力要采取合理的培养模式,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倡导他们参与科研活动,提高综合素质。

  (北京工业大学 赵晓华 杨孝宽)

  信息素质是创新的基础

  在世界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创新大多是在原有研究基础上的突破,因此,缺乏文献与情报检索能力,就无法了解世界最新的研究与进展情况,就有可能进行低水平的重复性工作,白白浪费有限的人力、财力和物力资源。信息素质教育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创造思维能力、研究开发能力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可通过课堂教育、课外教育两方面来实施,这其中尤其应该重视发挥图书馆的作用。

  (国防科技大学 施燕斌)

  以课程教材创新为突破口

  培养创新型人才要以创新型课程和教材建设为突破口。创新型课程和教材是创新人才培养的主要依托。要打破那种“本校教师编写、本校出版社出版、本校学生使用”的闭门造车式课程教材建设模式。在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手段的同时,与时俱进,更新内容,建设一批结构合理、内容新颖、学生喜爱的创新型精品课程。

  (哈尔滨工业大学 季振兴)

  ■本报记者 毛帽 整理